站内关键词搜索:
警示专栏
警示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警示专栏 >> 警示专栏 >> 正文

【治安防范】典型校园诈骗案例

2019-09-16  点击:[]

案例一:借中奖之名进行诈骗

20033月,某高校学生陈某到学校保卫处报案称:前几天收到一条手机短信,内容是陈某的手机号在某公司举行的SIM卡抽奖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有丰厚的奖品,让他通过所留下的咨询电话(手机)与该公司联系领取奖品的事宜。在陈某与对方联系时,对方告诉他中的是一台电脑,公司将按所提供的地址给陈某邮去,但要先将邮寄费、个人所得税等费用共计1000元汇到公司的帐号上,收到汇款后即邮寄电脑。陈某信以为真,便往对方提供的帐号上汇了1000元,过了两天,当陈某打电话询问是否收到汇款时,对方告诉陈某,由于公司职工弄错了,他中的是特等奖,奖品是一辆价值30万元的汽车,让他补交邮寄费、个人所得税等几项费用26000元,款到发货,陈某向同学借钱再次汇了款。但等了一段日子也没有到货,当陈某再打电话询问时,那个手机已经停机。陈某才察觉到上当受骗。

案例二:大学生在网上求职受骗的情况

20059月,我省某高校一名本科四年级学生胡某(女)通过网络求职,将个人资料在网上公开投递,并将手机及寝室电话号码公布。信息发布后,一个自称为上海柯达公司的打电话给该生,称为了核实其大学生身份,要求了解家庭电话号码。这名学生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将家庭电话告诉了对方。919日,胡某接到一电话,对方自称是刑警大队侦察人员,正在追捕一名杀人在逃犯,而该逃犯已将手机号码呼叫转移到胡某的手机上,要求胡某配合,将手机关机两个小时以上。同时,胡某的寝室同学接到一个自称是电信局维修人员的电话,称因维修线路需要,要求将电话拔掉。随后,胡某的父亲在家中接到一自称是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主任的电话,称胡某因交通事故在医院抢救,需汇款30000元到指定帐户,否则影响抢救。为救女儿,胡某的父亲在多方联系未果的情况下,先后分三次共汇款22000元。919日下午,胡某的父亲向警方报案。

案例三:求职心切、上当受骗

2002年初,南京某高校四年级学生Z在找工作过程中偶遇同乡W,同乡W听说Z正在找工作,即对Z讲“某市交通局正在招工,现还有一个管理职位尚未确定人选,该局领导正委托其帮助物色合适人选”。Z听有这么好的机会,即请求W帮忙成全。W当即拔打了一个电话,并告诉Z已与该局局长取得联系,数天后可前去交通局面试。此后,W以需要交纳管理费用、疏通关系、酬谢领导等为由,先后向Z索要15000元集资款、760元服装费、33000元活动费,并向Z家借用了6万元钱。当年3月中旬,Z到某市交通局询问工作落实情况时才发现这是一个骗局。后在公安机关的帮助下,Z挽回了经济损失,W也受到了应有的处罚,但Z耽搁了近4个月的找工作时间。

Z的轻易上当受骗,发人深思。W的行骗技俩并不高明,只是一方面摸准了Z求职心切,便投其所好引诱上钩;另一方面抓住了Z家为Z求职送礼,不愿张扬的心理,从中大做文章。Z由于阅历较浅,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及易受骗。

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上当受骗的现象屡见不鲜。为防止求职过程中上当受骗,即将毕业的同学应注意:求职时要尽可能通过组织,到人才市场、大学生供需见面会上双向选择,这是主渠道,不要轻率自找门路;可通过学校、组织、亲友多方了解单位状况、工作性质等,有条件的也可以亲自登门,进行实地考查、了解,以便争取主动,防止以后发生不必要的民事纠纷;一旦在求职过程中发现被骗或单位搞非法招聘,要立即向学校学生工作部门、保卫部门、地方公安机关反映,并注意保留证据,提供有关线索,协助调查,以减少损失。

 

上一条:【防范诈骗】这8个“凡是”都是诈骗 下一条:【治安防范】典型校园盗窃案例

关闭